(资料图)
2022.01.22上午11:20 电影《流浪地球2》首映观影完毕
对于《xxx 2》的电影看的时候总是一颗心悬着,因为很容易就成了对之前成功的既有ip的无底线消费。但是《流浪地球2》还算没让我失望。
最近刘慈欣的科幻ip改编的还挺多的,从《三体》动画,电视剧到《流浪地球》2部电影,可以看出来中国科幻的技术特效等方面是有长足的进步的,在这种应用中,决定口碑的关键就不在大场面的营造而在于文戏——大刘除了爱情写得有点扁,别的关于社会人性的思考还是有的,能不能拍出来这个就是关键。比如动画就明显存在人物扁平化快餐化的问题,再加上技术也很一般,就是改编失败的典型案例。电视剧奉行对原著的完全还原,保留了原著原有文戏,还赚足了原著厨的口碑。
《流浪地球》则不一样,它是基于原著世界观的的二次创作,都是原著里一笔带过的「木星危机」,「月球危机」的衍生情节。而且大刘本人监制,保证了贯彻原著风格的同时也给了原著党以新鲜感。(以下涉及剧透)第二部,从时间线上来看是1的前传,讲了「月球危机」,地球人面对太阳灾难分成了两派:流浪地球派以及数字生命派。(原著里后者是飞船逃亡派,但个人觉得将人类以数字生命的形式保留下来更符合世界观风格,引发对人伦的思考甚至比原著更优秀)在数字生命派质疑和阻挠下,官方支持的流浪地球派在月球和地球上分别建造了一座行星发动机,进行试验之后成功获得支持开启计划,但是中途月球发动机过载爆炸,导致月球落向地球,需要炸毁月球同时重启互联网串联行星发动机将地球推开避险。
主要快节奏戏有4处:数字生命派恐袭太空电梯;量子计算机研发团队成功试点火月球发动机;集结全球核武器炸毁月球;以及重启互联网串联行星发动机。第一处觉得应该再多交代一点剧情,全是打戏稍微有点冗长,但是越到后面越渐入佳境,完全不输甚至超越了第一部。特效技术方面我其实不是特别懂,但是比起其他国产作品看得还是爽的。
个人最爱的其实是文戏,片子里对于数字生命的不同理解,联想到如今的ai自主意识,很具有现实意义。没有绝对的反派出现,计算机工程师图恒宇的妻儿在车祸中去世,女儿的数字意识被保留了下来,但只能运行2分钟。为了给女儿完整的一生,他将女儿的数字生命体接入了管理行星发动机的大型量子计算器,使月球发动机过载,几乎可以说直接导致了月球危机,但是在最后也是他与女儿的数字生命完成了密钥的输入,在最后一刻重启了互联网。——那么他到底是个毁灭者还是个拯救者?我想,他什么都不是,他只是个纯粹的父亲。
第二处文戏是在集结全球核武器炸毁月球,统一引爆需要解码所有的核武器加密方式进行串联,但是各国不同年代的核武器密码方式复杂解码难度极大,需要上百小时才能完成。电影里有一句台词我印象很深刻:「人类把他们最大的智慧,都用于自我和彼此的毁灭上」(大概是这个意思,原话我记不清了)总之这些核武器必须现场人工引爆,请缨的宇航员很多,但是最后是由各国空间站50岁以上的老航天完成的,联系第一部里吴京的自我牺牲,我想这可能就是想表达的自我牺牲精神的传承:人类在灾难当前,生物之所以存在的底层逻辑终于被激发出来,那就是将有限的生存资源与机会留给后一代,让他们作为生命的火种存续。——有意思的是,这一底层逻辑又与图恒宇的作为父亲的目的是一致的。或许这也是为什么会出现灾难片:在极端条件下,人类作为数目庞大的种群,其最高尚的品德与最可悲的行为都会出现,这两者的碰撞是不可思议的。
要吐槽一下的是其中的主旋律片段,李雪健老师演的外交官的戏份个人感觉给多了,而且一开口不是金句就是坚持,反而有点假,特别是看到这么多人用命换来的希望就被几句“金句”概括了……其实这个角色的作用无非就是坚持几个决策,推进剧情,完全没有必要花这么多戏份?感觉这里有点生硬。
最喜欢的是其中的一种历史叙事感,感觉看的不是未来,是历史。在大刘的书里也经常能找到这种感觉:例如在《三体 3》中穿插的《时间中的往事》的片段,就很有历史感,这还是要亲自去看电影看书才能感觉到。
总之还算是中国科幻的一部佳作,有点不可避免的小瑕疵,但在文戏上有些方面甚至超越了前作,片子里给了很多电子摄像头的镜头,不知道是不是第三部的伏笔,未来可期。
Copyright © 2015-2023 今日快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3005074号-40 联系邮箱:5 85 59 73 @qq.com